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主要开创者谢光选同志逝世。 原标题:93岁中科院院士谢光选逝世,系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 微信公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月26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和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谢光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22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谢光选同志1922年11月5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市,1947年1月参加工作,1960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沈阳九〇兵工厂(沈阳解放后更名为国营七二四厂)技术员、专职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综合试验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主任、一院机关生产组副组长、一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一院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月26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庄严肃穆。谢光选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之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人们排成长队,胸配白花,向这位令人尊敬的老科学家深深鞠躬。“思念无限追忆永恒”“治学严谨献身航天”……队伍中拉起了多条横幅,寄托着人们对谢老的哀思与敬意。谢光选生前好友、同事、亲属近500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谢光选院士的去世,使航天事业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学术高超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为中国的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谢光选院士曾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技与技术进步奖,荣立航天一等功一次。他的一生,是勤勉务实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奉献航天事业的一生…… 2月26日上午10点,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庄严肃穆。 出身书香门第被几所名牌大学竞相录取 ♦ 大学选择兵工院校,和任新民等航天专家是校友。 ♦ 受丁观海先生启发,成为弹性力学理论的应用者。 1922年11月5日,谢光选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祖父曾立下“宁存千卷书、不置万亩田”的祖训。父亲留给子女的家训是“读千卷诗书,学一技之长”。 1942年,谢光选考大学,国内几所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寄来。可是由于家境艰难,一时拿不起学费,谢光选只好选择了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他怎么也没想到,从这所当时不算太有名的学校里,先后走出了任新民、李乃暨、徐兰如等一批著名的中国航天专家。 五年寒窗,谢光选不遗余力地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著名的土木工程学教授丁观海先生把国外弹性力学理论引进中国,他便挤出时间去听丁先生的课。从那时起,他开始认识到:导弹不是一个硬体,而是软体,就像一根抖动的教鞭。之后,谢光选成为弹性力学理论的应用者。 谢光选一家 陈赓点将谢光选:“准备调到中央工作吧” ♦ 偶遇陈赓,对待陌生访客严肃谨慎。 ♦ 大谈导弹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深受大将赏识。 1947年初,谢光选来到沈阳兵工厂工作。几年后,他和一位大人物的偶然相见,使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变化。 1956年初,兵工厂来了一位身穿便衣、头戴皮帽子的中年人,还来了8位陪同的工作人员。中年人提出要到生产车间看一看,厂长和党委书记开会外出,临时抓了谢光选的差。 对于这位陌生中年人,谢光选表现得严肃而谨慎,先是制止他在车间抽烟,又对其提出的问题涉密而不予回答。即便在随同人员说出中年人是“陈赓大将”的时候,谢光选还是严谨地给厂党委办公室打电话进行确认。 了解了中年人的真实身份后,谢光选一直绷着的神经才开始松弛下来。陈赓大将对生产环节、机器设备、人员素质等问题问得很详细,谢光选的回答也令陈将军十分满意。特别是对导弹在现代化战争中的作用,谢光选表述得清晰明确、有条有理,陈将军深为赞赏。参观结束时,陈赓大将对谢光选说:“准备调到中央工作吧。” 1957年3月,谢光选调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与谢光选 一定要研制出名叫“中国”的导弹 ♦ 仿制P-2成功,谢光选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这导弹的名字不是“中国”。 ♦ 第一枚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失利,谢光选没有气馁,1964年,终于成功。 涉足航天,遇到的第一件事是仿制苏联P-2导弹。 为了了解P-2导弹的总体结构、组成部分、单元配制、器件、材料,谢光选不但掌握了英语、德语,还攻读了俄语,自学了陀螺力学、控制论、可靠性数学、微机应用、低温传热学、二相流和热传递的新进展等专业知识,给自己“充电加油”。 1960年9月10日,在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20天,在中国国土上,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研制的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仿制导弹。可是,谢光选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导弹啊。从那时起,谢光选下定决心,一定要研制出名叫“中国”的导弹。 随后,谢光选出任第一研究院总体部五室主任。为使仿制任务圆满完成,谢光选翻译整理了许多资料,攻克了一道道理论难关,制定了技术细则。1960年11月5日,在谢光选38岁生日的时候,他和其他研制人员一起仿制的第一枚东风一号导弹顺利地发射升空。这年,他被任命为总体部副主任。 从仿制到研制的道路并不平坦,当第一枚自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出厂时,总体部政委刘川诗问专家,发射到底有多大把握。在场的人有的说有八成,有的说有九成,可谢光选却唱了个六成的低调。他实事求是地说道:“我们没有数据,没有计算机,想法又得不到验证,只好上天做试验”。结果不出意料,第一枚自制导弹发射后约20秒就掉了下来,航天人精心养育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 失败并没有使航天人气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他们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研制经验,制定了必须进行17项地面试验后才能进行飞行试验的制度,又相继成立了计算机、元器件等科研机构。1962年底,谢光选被任命为东风二号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1964年6月29日,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终于发射成功了。 两弹结合成功汗流浃背体验人生最紧张时刻 ♦ 周总理解释“什么叫万无一失”,给谢光选带来鼓舞和鞭策。 ♦ 甘肃柳园五万居民不会受到影响,谢光选精准计算,让周总理放心。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但外电报道说:中国是有弹无枪。 要搞两弹结合是非同一般的事情。二机部和七机部都采取了极为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 1966年10月19日晚,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聂荣臻元帅等领导听取了来自发射基地的任务准备情况汇报。当总理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16字方针时,谢光选作为导弹核武器技术协调组长,心想“我做不到万无一失”,便举手站了起来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周总理笑着对谢光选说:“你坐下。”接着,他解释说:“什么叫万无一失?只要你们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能够发现的问题都找到了,就是做到了万无一失。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属于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我总理还要做支持你们的勤务员,给你们搞协作。”这时聂帅插话说:“总理你还是当勤务部长吧,我当勤务员。”这些话使谢光选受到了鼓舞,也受到了鞭策。 甘肃的柳园是导弹载着原子弹飞过的地方,那里当时有5万居民。总理十分担心居民的安全,多次询问这件事。经过计算,谢光选等人告诉总理,导弹失落到柳园的概率是十万分之六。总理放心了。 8天后,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空传出的一声巨响,全世界为之震惊! 中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携带原子弹弹头,从酒泉发射基地起飞后,准确命中预定目标,并成功实现核爆炸。罗布泊上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标志着中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的国家。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 发射这天,当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起飞100秒后,因劳累加上感冒再加上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穿着皮大衣的谢光选身上的汗一直顺着脊梁骨往下流。谢光选体验了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感受到了汗流浃背是个什么滋味。 谢光选一直珍存着一张发黄的《人民日报》号外,上面的日期是1966年10月27日星期四,是中国人进行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的日子。 谢光选伏案工作 担当“长三”重任破解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技术 ♦ 出任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土专家”解决多项火箭技术关键问题。 ♦ 谢光选以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的各种型号导弹、火箭飞行试验达49次,成功率为93%。 1977年谢光选被任命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随后出任长征三号火箭总设计师。这位没有留过洋的“土专家”以“勤奋”和“务实”为座右铭,致力于新型火箭的开拓和发展。他与科技人员一起,解决了长征三号火箭的许多技术关键,为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铺平了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采用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长征三号火箭在1984年1月首次发射时,只获得部分成功,但取得重要成果,认识了低重力场三相流、高真空度下的三相流的危害。70天后,长征三号火箭再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高擎起亚洲一号卫星,圆满地完成了长征火箭第一次对外商业发射服务的重任。 谢光选清楚地记得,他以总体设计负责人的身份参加的各种型号导弹、火箭飞行试验达49次,成功率为93%。作为总设计师的谢光选感到欣慰的是,担负过国内外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火箭,为中国新型火箭的发展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长征三号火箭的运载能力约为1.45吨,由于运载能力较大,飞行时间长、技术新、要求高,在研制过程中,要解决低温技术、发动机在高空失重条件下二次点火和大型火箭纵向耦合振动等重大技术难题。 面对艰巨的任务,谢光选和他带领的长征三号火箭研制队伍,抱着“中国不能在静止轨道上缺席”的壮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说:“掌握这种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技术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我是总设计师,必须全力以赴做好这项工作。” 谢光选一生以勤勉务实为座右铭,尊重规律、科学求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是老一代航天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襟怀坦荡、品行高洁、虚怀若谷、行为世范,扶助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们迈向新的征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航天的史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