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谋打仗的干部有奔头 为战选人,以战用人,方能塑造打赢之师。军队改革实施之际,也是检验用人之际。改革的目的是让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能否把有本事、能打赢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是检验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方面。 明代戚继光说:“况夫为将之道,疆场之安危,三军之死生系焉。”战争的前台是硬碰硬的对抗,战争的后场则是指挥员素质的较量。“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指挥员能打仗、打胜仗,才能战场决胜,维护国家尊严;相反,则会使官兵流血、国家受辱。诚如一位老兵所言:“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将军,那是福气。东南西北,跟着甩开膀子打就是了,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到许多本事。否则,你就跟着窝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因此,把打仗位子留给有打赢本事的人,能打仗、打胜仗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谁能打仗就重用谁、提拔谁,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李德生将军曾言:战争年代选拔干部的标准很简单,一是能否和敌人甩开大刀片子,二是嗓子亮不亮,能否震慑住人。战争年代,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从营长直接提升为团长,靠的是能打硬仗、敢打恶仗;解放战争时期,四野5师师长钟伟被直接提拔为纵队司令,靠的是指挥作战狂放精细、勇猛敏捷。 然而,在相对和平时期,远离了鼓角争鸣、鼙鼓声声,少数单位在选人用人的导向上发生了偏移。一段时间,有的选人看来头,照顾有天线、有背景、有关系的人;有的仅以是否老实听话为标准,对指挥打仗能力重视不够;还有的“为人择官”,而不是“为官择人”,不为打仗位子选拔人才。 “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推进军队改革,实现强军目标,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敢担当的指挥员。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对民族复兴高度负责、对未来战争高度负责的态度,按打仗要求考察干部、选准干部。只有把那些能指挥打仗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想打仗的有舞台、钻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头,让那些跑、要、混的人没市场,得不到任何好处,才能切实形成想战者留、能战者用、胜战者上的良好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