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色预警成效几何 在北京住了几十年的王立乐(化名)12月8日第一次听说“雾霾红色预警指令”。这天,他5岁的孙子因为雾霾没去幼儿园,儿子的车因为限行停在小区的停车位上,出门买菜戴着口罩和人寒暄也变得困难不少。 12月8日是自北京建立空气重污染预警机制以来的第一个红色预警日。朋友圈、微信群里都是因为停课、限行所引发的讨论。治霾,似乎第一次与北京城里的所有人都有了关系。 限号带来的全民抗霾 突如其来的红色预警让北京市不少部门有些措手不及。其中最紧张的当属采取措施涉及面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北京市交管局”)。 预警发出的当晚,北京市交管局连夜将全市交通摄像头调整到拍单双号模式,并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出勤方案,督查限行落实情况。12月8日,从早7时到下午6时,至少有3690个违反单双号限行罚单开出。 限行措施在数据上看到了初步成效。 “二环路上的公交车行驶顺畅了不少。”因限行和妻子改乘公交车出行的孙畅(化名)说。虽然支持限行,但像孙畅这样的有车族还是忍不住向记者抱怨:“好不容易摇到号、买到车,却因限号没法开。” 而在专家看来,这是公众必须作出的选择。“公众能做的远不止这些。不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像长时间停车等待时,及时熄火等这些小举措对于减霾也很有效。”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 “不是公众被‘拉入’治霾,而是公众自身主动参与,这对于治霾本身非常重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 12月8日,记者走访了北京4家汽车4S店,发现汽车喷漆服务在预警期间均被停止。“想喷漆的车主只能让他们12月10日以后再来。”三元桥一家4S店的工作人员说。 红色预警启动后,不仅学校停课,全市实行单双号行驶,工地也被要求停止室外施工,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停产限产名单上的工业企业都要停工限产。 华北地区作为粗钢生产规模一度位列全国第一的重工业区,污染是燃煤和工厂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应急预案不能缺失。”柴发合说,“应急措施的效力一方面是暂时缓解污染,但更重要的是,利用应急机制促进城市的管理以及企业减排的自觉性。” 虽然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到2014年年底,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近2/3的地级市编制了应急预案,但不少预案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对此,“以应急促管理、促减排、促环境质量改善”的指导思想在同年11月环保部向各地的发函中被强调,“要使应急期间严格的管理措施逐渐提升为日常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减少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而降低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PM2.5污染浓度增速被遏制 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究竟对缓解重污染天的霾势有多少作用?一个为环保部提供分析评估的专家组今天给出了答案:北京市执行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红色预警的首日,也就是12月8日,各项污染物平均减排30%,其中与机动车排放相关的氮氧化物削减最为明显;PM2.5的成分中,来源于机动车污染的硝酸盐粒子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地遏制。 柴发合解释说,专家用实时源解析系统和模拟系统,对北京市执行红色预警制度后污染物排放量和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12月8日的相关数据显示,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后,与机动车相关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明显下降。 北京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程水源说,通过数据模型的比对可以测算出,如果不执行红色预警的相关措施,PM2.5的污染浓度要比目前高出10%。 除了模型的比对外,专家组还利用北京周边一个未执行单双号限行的地区的数据进行比对,在那个地区,12月8日的PM2.5构成中,与机动车污染排放相关的硝酸盐粒子,和与燃煤污染排放相关的硫酸盐粒子,都增长了两倍;而在北京,硝酸盐粒子只增长了8%。 柴发合等专家认为,对比此次红色预警过程中的实时源解析与之前公布的全年源解析,可以看出红色预警中关于机动车限行的减排路径是有效可行的,抑制了污染增长的势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天,燃煤污染对北京空气质量的影响却提升了。数据显示,在此次重污染过程里,北京市PM2.5的成分中,来源于燃煤污染的硫酸盐粒子增长了2.3倍,对污染的贡献比例也显著提高。 科研数据上的发现也是现实污染治理中的困境,当下正是北方冬季的采暖期,机动车可以限行,供暖不能停。12月8日当天,不仅京津冀当地的环保部门派出督查组,环保部也派出了12个督查组覆盖华北、华东地区,不管是哪个层级的督查组,都发现了不少冒黑烟的污染企业,以及在多个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农村有诸多没有任何防治措施的取暖炉子。这些冒黑烟的企业,以及没有治理设施的供暖炉子都为PM2.5中攀升的硫酸盐粒子“作着贡献”。 柴发合说,此次北京市启动红色预警,机动车限行的效果较为明显,但燃煤污染控制的力度不够,这些结论应该用于今后的政策调整。他举例说,冬季北方地区重污染过程较多,那么北方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冬季加大检修或停产的频率,以减少用煤污染对大气的影响,而在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扩散的季节加大生产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