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教授 原标题:王桂新:我们应逐步将生育权彻底还归人民 不少人口学者预测,人口政策调整或在“十三五规划”中得以体现,随着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居民二孩生育意愿降低,全面二孩在“十三五”实施的可能性加大。针对这一问题人民论坛网记者独家采访了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桂新教授。 人民论坛记者: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单独二孩”与实际的人口结构演变、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还不能有效对应,带有明显的滞后特征。您如何看待人口政策调整滞后性这一特征? 王桂新: 人口出生、增长与年龄、性别结构变动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惯性较大,所以要改变人口出生、增长及结构变动趋势一般应提前采取措施。综合考虑“单独二孩”政策对人口出生影响的有限性,相对我国已经凸显出来的少子老龄化速度、程度及问题而言,作为一个人口学家,我认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有些滞后。人口生育政策调整滞后的后果,一是使出台的人口生育调整政策效果弱化,二是使已经出现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因得不到及时缓解而加重,并由此增大解决难度,增加各种成本。现在政府仍未出台调整力度更大的生育政策(如全面放开二孩),或许有更全面的考虑吧。 人民论坛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2013年11月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国各地的数据均显示单独二孩政策遇冷,数据则显示我国已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您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如何避免这一陷阱? 王桂新: 是否存在国际公认的总和生育率低于1.3的“低生育率陷阱”我不清楚,但我个人不喜欢用“陷阱”这个词。什么是“陷阱”?顾名思义就是一些人为达到自己某种目的而故意设下的欺骗性的坑害他人的深坑或圈套,人一旦上当就难以脱逃。目前的低生育率事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是别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设下的欺骗性的坑害他人的深坑或圈套;而且,如果政策能及时调整到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是完全可能的。现在大家都在呼吁尽快放开二孩政策,政府也在考虑何时放开二孩政策,说明大家都看到这样的生育政策调整后还存在生育率反弹的希望。仅此两点,就足以说明目前我国的低生育率状态不能称之为“低生育率陷阱”。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生育水平还没有低到陷入所谓的“低生育率陷阱”,我们的生育政策调整后还存在生育率反弹的希望,所以我们才呼吁政府应该尽快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尽管我不认可“低生育率陷阱”的概念,但我仍承认目前我国生育率偏低的事实,而且认为这一事实,已在深刻地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在生育控制政策对生育率还有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提高生育率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宽生育控制政策。所以,我们应该尽快调整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并逐步废除生育控制政策,将生育权彻底还归人民。一旦生育控制政策失去对生育率的影响,调整生育控制政策也将随之失去意义,那时要促进生育率的上升,就只能依靠完善生育、养育保障环境,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啦。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鼓励生育比控制生育还要难。 人民论坛记者:如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放开二胎,对哪部分育龄夫妻影响更大?能够带来哪些正面效应? 王桂新: “十三五”期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毫无疑问主要是影响那些有生育二胎意愿的“非独(包括单独和双独)”育龄夫妇。有生育二胎意愿的“非独”育龄夫妇也有不同情况,有些虽有生育二胎意愿但因经济压力等某些因素影响而放弃生二胎。所以这一政策调整真正影响的只是那些既有生育二胎意愿又有生育条件和抚养能力的“非独”育龄夫妇。特别对那些如“70后”等有强烈生育二胎意愿又有生育条件和抚养能力的“非独”“高龄”(特别是女方“高龄”)夫妇,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今年10月26日《新京报》也发文“70后呼吁放开二孩,再不生这辈子就没机会了”。可见尽快放开二孩政策对满足他们生育需求的迫切性。 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放开二胎,将具有多方面的正面效应。仅就直接的正面效应而言:首先,将相对及时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少子老龄化的进程,缓解少子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其次,将相对及时地满足上述那些有强烈生育和尽快生育意愿的“非独”家庭的生育需求,缓和和改善他们与政府的关系;第三,将尽快避免“失独”家庭问题,缓解和改善出生性别比失衡及未来的婚配失衡问题。(人民论坛网记者 赵光菊 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