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丁香医生为何质疑权健?权健事件发酵六问背后缘由 权健事件发酵,六问背后缘由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调查,天津已成立调查组进驻核查 本报记者俞任飞陈伟斌李玲玲 权健风波还在不断发酵。 昨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总局正在了解权健产品相关情况,调查清楚事实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昨天下午,天津市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集团核查。调查组已致函“丁香医生”,希望其提供线索和证据,以利于调查工作尽快完成。 如今,质疑还在继续,权健到底靠什么在赚钱?丁香园为何要质疑权健?权健到底是哪个部门在管,是否存在监管不力? 另一方面,权健集团尚有不少拥护者,钱报记者看到,在百度权健吧里,有人以“权健集团宣传部”的名义招纳网友发帖,支持权健抵制丁香园。 一问:针对权健,舆论在质疑什么? 根据天眼查的工商信息,束昱辉控制的权健系公司,目前注册资本超过17亿,权健系的核心企业和关联企业超过30家。直销行业杂志《知识经济·中国直销》估算,权健近年的年销售业绩均超过百亿元规模。而束昱辉本人更是喊出5000亿的产业目标。 目前权健备受争议的问题,最直接的还是“涉嫌虚假宣传”,以及权健公司有无医疗资质、自称医师的束昱辉到底有无行医资格、权健出品的产品有没有他们宣传中所说的那么功效全面等。 二问:周洋这样的癌症患者,为何找权健? “治癌”是权健的核心产业之一。从产品生产基地、专用秘方药,再到权健肿瘤医院,权健正构筑起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在权健肿瘤医院官网上,其称医院已于2014年取得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的医疗执业许可证。然而,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收录的相关医院中,钱江晚报记者并未找到该医院的任何信息。 而“中医药秘方”可谓权健肿瘤医院的特色疗法。权健肿瘤医院的官方微信称,董事长束昱辉经过多年寻访,共收集600余副对症各类疑难杂症的中医药秘方,其中共有19副肿瘤专用方,治疗病症包含脑癌、肺癌、子宫颈癌、骨癌等多个方面。但除肠癌专用方标明内含黄酒外,所有秘方均无具体配方。 有媒体报道,权健通过旗下肿瘤医院销售产品。患者就诊治疗后,将成为权健会员,享受发展会员与购药折扣等优惠。 三问:为何不少人在找权健维权? 这些年找权健维权的人不少,据了解,人数逾千人的QQ群就有好几个。 很大一部分维权者是做权健代理或使用权健产品者的亲属,前者认为自己从事权健的家人纯粹是被洗脑了,完全是在做传销;后者认为权健的产品没有安全保障,家人一直用的话后患无穷,尤其是本身就是病人,还耽误正常治疗;还有的是花了很多钱成为高等级会员,最终血本无归。还有少数人是在权健的加盟店中,进行了火疗,但发生烧伤事故等。“揭开权健真面目”,是维权人的主要诉求,当然也有经济赔偿等。 四问:丁香医生为何质疑权健? 这不是权健的第一次曝光。早在2014年,就有央视等多家媒体曝光其存在夸大宣传等销售乱象。 丁香医生又为何重提此事?钱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最早曝光此事的丁香医生撰稿人。“最初有急诊科医生向我们反映,接诊过权健火疗烧伤事故。”在看过图片后,他就产生了最初的疑问。 整个调查取证工作花去了2个月的时间,其间丁香医生还参加了权健在天津的招商培训大会。此外,针对整起事件,他走访了当事人一家与诊治周洋的主治医生,也参考了多起火疗事故、经销商传销案等涉及权健的司法判决文书。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翔实的证据链,才最终决定曝光。文章发布后,已于第一时间对搜集证据进行了证据保全。 在谈到曝光原因时,丁香医生表示并非是针对权健这一品牌,“只是通过案例,让公众知晓事实”。 五问:权健有直销牌照,和传销有何区别? 事件背后,权健的经营模式也备受争议。 2013年,权健自然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商务部直销企业的认证,其旗下3类(化妆品、保洁用品、保健食品)40种产品被列入范畴,可于天津、四川、浙江等10地进行直销活动。 根据2017年修订的《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是指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由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销方式。”但现实中,权健公司的销售模式却类似传销。其销售人员不仅采取层级制管理,还设有推广奖、合作奖等奖励方式。其中合作奖中,推广人可以享受下属推广奖的10%。裁判文书网2012年的一份判决书显示,权健公司销售团队“人人系统”的4名负责人,就被吉林省蛟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六问:权健到底归哪个部门监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7日上午称,已经关注到了有关权健集团的消息,目前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了解。 当天下午,天津市进驻权健的联合调查组,则是由市场监管委、市卫健委和武清区等相关部门组成。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在接受钱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保健品企业在销售环节上,除了传统的直销和会销等模式外,还会采取网络销售、微商等形式,这也造成这类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甚至造假的保健品企业,有关部门难以全链条监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则对钱报记者表示,如今一些保健品企业的做法也在规避问题——他们不会将一些所谓的“疗效”印刷到产品包装和品宣上,但在下级人员传播过程中,却会纵容他们将产品的功效夸大甚至神化,但查处时企业却能撇开关系。 但张永建也指出,目前国家层面一直在严厉打击这方面的问题。保健品的上市批号,都是在国家层面,并未下放地方。范志红则认为,在查处相关违法企业时,罚没力度一定要大,不然毫无震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