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天坛公园的北京天坛医院在9月30日送走了最后一个门诊日;今天早上8时,老院区的急诊也正式关闭。与此同时,位于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19号(南四环花乡桥东北)的新院区急诊正式开诊;10月6日,新院区门诊也将试开诊,接待各科患者就诊。 据了解,天坛医院老院区在搬迁全部结束后,将启动腾退移交工作,未来这里将恢复北京天坛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助力中轴线申遗。 今早7时,记者来到天坛医院老院区急诊,这里零零散散还有一些患者家属。在急诊的分诊台前,医护人员进行最后的交接班,统计核对病人的数量。 急诊的挂号员告诉记者,今天最后一名患者是早上6时多来就诊的普通内科患者,这名患者原本计划开具住院证,得知医院的急诊将于今天上午8时在新院区开诊后,患者决定转往新院区急诊就诊。 临近8时,急诊的挂号窗口、取药窗口、检验窗口都安静了下来。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伟介绍,今年9月3日,老院区贴出了搬家的告示;9月20日,天坛医院急诊科已经通知120和999两个院前医疗机构天坛医院急诊即将搬家,重症病人明显减少。 早上8时,天坛医院急诊门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在“再见,老天坛!你好,新天坛!”的告别声中,急诊的医护人员向老医院挥手道别,“这些天我们走遍了老院区的每一个角落。”急诊科主任郭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天坛医院急诊科在三个月前拿到了新院区急诊的钥匙,随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装修。截止到昨天,天坛医院新院区的急诊已经完全具备开诊的条件,按照计划在今天早上8时正式开诊。但是就在昨天下午两点一刻,一名患者闯进了天坛医院新院区的急诊楼:这是一名食物过敏的患者,来到新院区急诊时,患者已经出现了严重憋气的症状。医护人员为这名患者快速进行了诊治,一个半小时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今天上午,新院区急诊科已经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 天坛医院在搬迁前,随机抽取了1000名患者进行逐一访问,了解患者在医院搬迁前后的就医需求等。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有意愿继续前往天坛医院新院区就诊,天坛医院为此专门制定了方便患者就医的举措,包括为老患者预约新院区的号源,为老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一段时间内保留老院区的咨询台和摆渡车等。 新院区 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区位于南四环花乡桥。建设历时5年,总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服务环境和条件较老院区有明显改善。 北京天坛医院新增认知障碍科、心脏及大血管外科、脑肿瘤综合治疗、康复等学科。新院将强化人才培养、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发等功能,并强化“内外妇儿”等基础专业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连续、更优质的生命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新院址效果图 天坛医院新院址内景,摄于8月22号。孙颖摄 去“新天坛”路线 10条公交线路可到达“新天坛”:乘坐90路、602路、845路、161路花乡桥北下车即到;乘坐353路、627路、691路、692路、736路、845路四合庄站下车向东步行80米,随后向南进入樊羊路步行470米。 地铁10号线首经贸站出C口步行约2000米。 历史沿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8月23日,是一所以神经外科为先导,神经科学为特色,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亚洲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 七七事变后,日寇急于征服中国,但731部队的细菌武器尚不能满足日寇大规模细菌战的需要。 因此,日寇迅速占领了北平城内天坛公园西门南侧的原国民政府中央防疫处,在原有设施和设备的基础上,立即筹建第二个细菌战基地——“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部队番号为“731部队北支甲1855部队”,对外称第151兵站医院,寇首西村英二,故又称西村部队。 其本部和第二课占地面积相当大,包括现在的中国医药生物制品检定所、天坛神乐署、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及部分居民区。 1945年日寇投降,国民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汤飞凡率钟品仁接收日寇151兵站医院。并成立国军陆军第31后方总院。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卫生部接管,改名为华北军医第2后方总院,同年4月改为华北行政委员会人民医院,10月划归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领导,改名华北人民医院。1953年1月改为卫生部中央直属机关第一医院。1956年8月23日由卫生部移交给北京市公共卫生局,更名北京天坛医院。 1970年2月北京天坛医院全部迁往甘肃省天水市,即今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同年7月天坛医院留守人员与崇文区前门医院部分人员,在天坛医院原址建立了北京市崇文区崇文医院。 1983年12月1日北京市卫生局决定将北京崇文医院收回并回复原名:北京天坛医院。至今。 1988年,建设中的天坛医院。叶用才摄 建设中的病房楼 病房楼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