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贸易战在前,中国应对的底气何在? 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将于8月下旬率团访美,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双方各自关注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谈判、互相加征关税……你来我往之间,中美贸易摩擦已持续半年有余。这期间,特朗普不断指责中国“偷走了美国的就业机会”“使用不公平的手段获得贸易顺差”……这次最新的2000亿美元听证会上,特朗普依旧得到了绝大多数美国企业的抵制,因为这次加征关税主要就是消费品,直接影响百姓生活。 特朗普的指责真的有道理吗?还是仅仅是一种政治修辞?中国受贸易战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又有怎样的底气去应对美国的挑战?今天推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程大为的文章。程老师长期研究全球产业经济,相信她的全球视野会给大家更大的启发。 文章开始前,先讲个故事。 五月份,我在华盛顿发布了“一带一路”的英文新书。会上,美国政策界精英表达了对中国在新兴高科技领域竞争能力的担心。 会后,我乘出租车赶往机场。司机是一个移民到美国十年的非洲小伙子,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仍住在叔叔家的地下室。他很向往去中国义乌发展,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华盛顿找一个可行的商业机会,他说:“美国生产的产品不适合非洲,我们需要义乌的小商品,我攒够钱后就去做中非贸易。” 非洲司机给我呈现了美国大部分低收入劳动者的生存状态:能消费得起服装、食品,甚至电子产品,但这部分产品主要依赖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换言之,是发展中国家对美出口补贴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非洲司机无法求学深造,无法承担租房费用,人生被锁定在贫困阶层。据统计,美国约810万人的房租的开支占到其收入的一半。而学生贷款数额激增,更被认为是导致美国国内经济危机的因素。 华盛顿的点滴经历能折射出美国劳动阶层的艰辛。不难理解,很多美国人相信特朗普总统要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将就业带回美国的政策议程,更相信中国抢走美国人饭碗。但事实是这样的吗?中国和美国在制造业上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恩怨情仇关系? 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形成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要素的最优配置,生产过程中形成了U型链条,也被称为微笑曲线。即发达国家占有品牌、研发、销售等附加值高的环节,笑逐颜开;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组装进入微笑曲线低端,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我们以一件在孟加拉国生产的瑞典品牌H&M公司的T恤为例,它在德国以4.95欧元的价格销售,H&M公司支付给孟加拉国制造商的费用是1.35 欧元(包括工人费用、工厂成本等),占最终售价的28%。 这是全球产业链的典型图像。 在美国伴随全球价值链扩展,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一些产业的生产环节大规模地向低工资国家转移,国内经济结构变化,似乎发展成了一个二元结构的双速经济体。一些行业,如信息产业、服务业表现非常好,但劳动密集型程度高的行业,则不断空心化或勉力支撑。 所以,低技能的劳动者承受了产业空心化的代价,但同时他们也收获了低价消费的好处。这场全球化的游戏表面上看,是发展中国家工人夺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实质上是资本驱动的全球利益的再分配,资本拿了大头,而消费者收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血汗让渡。 特朗普将以上国内问题转嫁给中国,中国是不能轻易背锅的。一方面,我们感谢全球价值链使中国获得了低端进入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解释清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配情况,搞清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本质,特朗普想转移矛盾,找中国这个“罪源”,但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全产业链 在全球价值链的竞合中,中国虽然以低端切入的方式进入游戏,但收益颇多,奠定了中国与美国保护主义博弈的基础。最重要的是,中国建立了全产业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在于配套能力强,这跟其他低端切入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非洲司机为什么向往义乌?因为义乌能生产出适合非洲需求的低价产品。义乌生产的打火机,没有技术含量,但打火机的生产依赖塑料壳、钢制护壳和火石等相关产业配套能力。只有拥有这样配套能力的国家,才能生产出价格低廉的打火机,并形成规模产量。 美国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其国内供应基础空心化、配套能力差的问题。2000-2015年美国国内出售商品中,本地成分占比下滑了4个百分点。如果美国希望再工业化,把竞争落脚点放在打火机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美国要重新做好配套产业,但这基本上是不符合美国产业升级发展规律的。 相较而言,中国企业并没有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代工环节,一些企业已经通过自主设计研发实现了战略自主与战略蜕变,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正是因为全产业链基础,中国才有能力构建区域价值链。如果中美贸易争端恶化,中美两国都寻找替代市场,高大上的美国恐怕机会比我们少,至少非洲司机的话证明了这一点。非洲司机的想法停留在贸易阶段,进一步想,非洲是否需要自己有能力生产小商品、甚至手机? 现实很残酷,在全球化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怎么努力,都没能加入到全球价值链中,成为局外人,和发达国家差距越来越大。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些落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谋求工业化的机会。 这就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价值链。“一带一路”串起来的区域价值链同全球价值链有什么不同? 区域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上企业数量众多,分工复杂但技术标准统一,已形成模块化生产体系,价值链长。发展中国家无法与成熟的全球价值链竞争,可以选择价值链比较短(如服装纺织品、食品)、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的产业。这个价值链会更平缓,更公平。 目前的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不均,微笑曲线走向利益分配不均的深U型。如果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较短的产业中寻找机会,会保证一定时期的利益均衡分配,实现共赢,如下图: 区域价值链的想法是现实的。2016年我在哈萨克斯坦出差,看到一些中国企业成功投资的案例。例如,哈萨克斯坦可以生产西红柿,却不能生产西红柿酱,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去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施振华1992年首次提出的“微笑曲线”,该曲线描述了在把制成品推向市场的不同阶段中增加值是如何变化的。20世纪70年代,微笑曲线相对平缓,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区域价值链也应呈现这一特点。 高科技领域竞合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特朗普似乎把他的指责聚焦在衰退产业上,抱怨贸易赤字问题,而他的经济团队更具有战略意识,把焦点放在了未来产业上。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西泽发布的301调查报告,瞄准的是中国十大高科技产业。 人类正步入新的制造业发展阶段。工业1.0以机械化、蒸汽机和纺织机为标志,发生在18世纪末工业;工业2.0发生在19世纪末,以大规模生产、流水线和电气能源为标志;工业3.0发生在20世纪末,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标志;工业4.0则以机器人、物联网和3D打印为标志,发生在今天。 未来20年,新一轮技术革命会深刻影响着全球经贸竞争格局,全球价值链的很多环节被压缩、取代、外包、众包,全球生产或许呈现其他的范式。智能工厂虽然只是初见,但已经成功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回到发达国家,使制造更接近消费者。很多美国学者称3D打印可以实现家庭制造,你没必要去宜家商场买灯具,而是在宜家资料库中下载图纸,然后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下,技术变化将使美国竞争力得到巩固,一些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所以,一些美国专家认为振兴美国制造业并不是重复历史,而应高瞻远瞩,打造更加数字化的未来。 但是,美国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少有的,能与美国未来竞争的国家。今年7月,在美国众议院关于“中国掠夺性贸易与投资战略”听证会上,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指出,如果不对中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美国会在接下来的20年内丧失掉众多工作岗位。 他们认为美国在高技术产业中领导地位受到的挑战与美国低技术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有着巨大的不同。与T恤行业不同,如果美国的科技公司严重削弱,要恢复竞争力,需要内嵌于企业、内嵌于工人(从车间到科学家到管理人员)的深层复杂的隐性知识,再加上创新生态系统(大学培训合适的人才,供应商网络等),是很难复活的。 实际上,如果新技术使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发生变化,那么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花旗集团和牛津大学的一个报告显示,70%的花旗集团客户相信,智能生产会鼓励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回母国,这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3D打印技术 怎样应对? 中国应做好重塑竞争的准备。 未来竞争中,除了技术,基础设施、物流、生产性服务、管理环境、基础教育等将变得更关键。在这方面,中国或许还有一定自信。我们的基础设施、物流能力已经发展得不错,甚至部分好于美国。我们基于人口数量的创新能力也会呈现竞争力,还有,鉴于电子商务的普遍发展,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时代的适应能力更强,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都领先于美国。 另外,未来20年,生产范式的变化速度在各行业会各不相同,这将为我们布局技术冲击留出战略空间。纺织品、服装和鞋类是自动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但这些商品的出口集中度很高,中国企业还有一定布局时间。很多学者更担心新技术会使落后国家被淘汰,传统工业化将不再可能成为他们的发展路径。对于这些学者的担心,我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基础上建立区域价值链的想法依旧有效,建立区域内自我发展的产业链迫在眉睫。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的美国经济学家声称,自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流失的500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是由于自动化而消失的,中国也会面临就业这个难题。两国都应该寻找内部自信,做好人力资本的培训转型工作。 未来中美会不会有产业合作可能?智能制造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快速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者的增多,中国作为一个需求大国的地位,仍有吸引美国企业合作的优势。目前,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企业不足25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他们很注重成本,会越来越借助互联网将部分工作外包,这也给中国以合作机会。 总之,美国此次发起针对中国贸易争端,客观上是其国内经济结构问题的转移,试图将结构性的矛盾转嫁中国背锅。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这场贸易摩擦更是两国面对未来的产业竞争,占据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战略高地,才是这次贸易摩擦的真正目的。 总之,挑战在前,中国会受到冲击,但我们这么多年辛苦建立的全产业链,以及这些年开展的区域价值链布局,是我们应对贸易战的底气所在。此外,我们不变的还应该有中国人吃苦打拼精神、做生意的双赢思维。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尽快让中国强起来,这样面对美国竞争,我们才有底气和基础迎接更高层次的博弈。 文/程大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