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Ke】民企为何要建党支部?中组部给了正面回应 意料之中,这次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企业家精神”。 报告称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为什么专门拎出来说呢?因为就在十九大前夕,9月25日,中央还首度发文提到企业家精神,内容是“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前后对照来看,无疑是一种呼应,体现了中央对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视。事实上,在本次大会到场的2338名代表中,就包含来自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外企的(不包括来自企业的一线职工代表)的148名企业负责人。 关注企业家精神,或许可以从他们的经历和现状入手。 资格 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当选十九大代表? 要承载上千万名党员的嘱托,政治过硬,显然是最重要的标准。 根据201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党的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十九大代表应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带头尊崇党章、模范遵守党章,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具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中央要求,十九大代表选举工作要严把人选政治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考察人选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 事实上,十九大代表中的企业家,很多就是“老党员”,获得过各项荣誉。 比如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曾连任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同时他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此外,民企中,红豆集团的党建工作也有很强的样本意义。其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有31年党龄、连任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2015年,中组部还曾发文,向全国推广其党建经验,称其“为全国民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光政治过硬还不行,十九大代表选举还坚持“好中选优”的遴选标准。也就是说,你还得有突出的工作业绩。 按照规定,这些当选十九大代表的企业家,不仅要经过推荐提名、组织考察、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会议选举五个严格的选举步骤,还要经过“全面体检”——对企业、金融等方面的代表人选,还征求了工商、税务、环保等行政执法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用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张希贤的话来说,“这148名企业家代表,代表着共产党在企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选出的代表都是这些单位做出优异成绩的带头人、优秀的企业家,或者是一线的优秀的党建工作者”。 根基 根据经济Ke统计,在当选的148名企业代表中,来自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地方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有121位,占比近82%。 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机构,央企做好党建工作,无疑是拥护党的领导和维护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要求。而这两者本身也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 曾一人兼任两大央企董事长,现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宋志平,对此就深有体会。按照他的经验,凡是党建工作做得好的单位,企业经营得也相当好;凡是出了一些问题的单位往往党建工作做得不好。 这一点,有着现实的教训。 在改革开放的头三十年,国企发展普遍比较粗放,学习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国企党建曾一度被边缘化,党的领导也被弱化。企业发展,也遇到不少瓶颈。 所幸,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国企党建一改过去的低迷、弱化和矮化,呈现出新气象。 新时期,中央对此更是有了直接指示。 2016年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重大政治原则,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新形势下,更多西方价值观涌入,国有企业受到的诱惑更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重要性更甚。 对此, 中央也提出了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围绕全面解决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 民企 除了121位央企代表,这次还有27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当选党代表。为什么要在民企甚至外资企业设立党支部? 关于这个问题,在19日上午的“加强党建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记者招待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齐玉也专门做了正面回答:“这符合法律的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企业、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都应当成立党的组织。”可见,在中国的企业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实在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可能是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杨晓渡提到的通用的例子。通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格纳先生亲口说过:“我这个公司里,工作最好的是共产党员,秩序最好的是有党组织的车间。” 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例子,但对于今天企业发展的示范意义仍然不可小觑。 “民营经济在整个国家发展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在党代表队伍中,给民营企业负责人27个席位,代表中国共产党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也期望着民营企业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好好发展。”张希贤分析说。 在我国企业法人数量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他们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0%。 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已经由从前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壮大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如此大的体量和影响力,必然要在党的指导下,才能科学、合理地从事各类生产活动。 使命 那么企业家精神到底指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回到十九大报告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表述,习近平说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其实就是在强调企业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而前面已经说到,就在十九大召开前夕,9月25日,中央还首度以专门文件弘扬企业家精神,文件不仅从宏观层面上点名了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还非常细致地给出了企业家精神的具体表现,包括干事创业、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新发展、敢于担当、高效务实等。 从现实意义来看,这次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在这种重要的历史关头,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企业家队伍,无疑被赋予了全新的历史使命。而聚焦企业家精神,则更增添了一份时代意义。 “我国18~64岁的人群有10亿人,他们对于国家创造财富起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而这10亿人主要分布在各类企业当中,这就是企业党建的真实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者怎样创造历史和财富,要通过企业这个平台来实现。”张希贤说。 当企业命运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企业的发展空间无疑会更加广阔;而当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国家经济强盛也必然会拥有不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