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风家教:一门国人必修课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站位高远,语重心长,熨帖了亿万国人的心。 蕴含在家风家教中的情感和智慧,厚重如山,绵延如海,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拥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张力,成为国人的一门必修课。 两会期间,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话题。 家风家教如种子破土,不可见却有千钧之力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教这种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这力量无声,却刻骨铭心。说起这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代表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20世纪50年代,周洪宇的父亲还是个年轻人,一颗心满满地奔着考上大学、报效祖国。奈何出身不好,求学无门,父亲只能通过自学和业余进修的方式获取知识。从湖南闯到湖北,白日艰苦工作,夜晚灯下学习,见缝插针地还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夜渡鄱阳湖》,收录在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万里长江》里。父亲的话不多,但踏实、肯学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几个孩子。 “看着他二十几岁的时候能做到这样,年轻时候的我经常反思。在经历波折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想,如果是父亲,他会怎么做。”周洪宇认为,尽管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面临不同的问题,但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存在的。家长要做的,就是把诚实、正直、勇敢、好学、上进的价值观念传承下去。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人格的塑造,家庭教育对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奠基性的。 “一个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家庭的影响。父母是斤斤计较,还是宽厚平和,在孩子与同学的相处中都能看出来。”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说,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发现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也是家风的最具象表现。 有一个孩子令刘希娅印象深刻。他性格开朗、热情,与人相处谦让、有礼,家访时发现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非常平和,彼此尊重、平等交流,“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孩子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刘希娅说。 “家是什么样的,对家里的人影响最大。”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主任孙萍委员这样看待家教对一个人的影响。多年来,孙萍一直忙于在世界范围推广京剧艺术。但不管多忙,回到家,她仍是努力做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好妈妈。长辈的勤奋、孝顺,形成了一种无言的家教。她的女儿放弃了在美国优渥的工作,选择回国,“工作可以再找,家只有一个。”女儿这样说。孙萍感叹,家风家教的力量犹如种子破土,虽不可见,却有千钧之力,这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历久弥新。 从爱家而爱国,是自然生发的情感脉络 优良的家风家教,是一个人与社会相融的基本保障。 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玫委员坦言,自己的成长就有赖于家庭的熏陶。由于父母都从事艺术工作,她从小就见惯了舞台上幕布的升降,领略到舞台艺术中的万千世界。家中还有大量藏书,儿时反复阅读,“我能从事写作,与这样的家庭氛围密不可分。比如我写《武则天》,是因为小时候读了《资治通鉴》和很多历史书,留下了积累,这都是家庭给我的宝贵财富”。 赵玫认为,中国作为古老的文化大国,人文精神在人们内心深深扎根,未来社会发展不能没有这些美好的精神。以家风为例,她表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氛围,通过家风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历史文化脉络;父母口中代代相传的家庭故事,能让一个人回望过去的人生,回望家族的发展,这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从爱家而爱国,从历史渊源中感受到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自然生发的情感脉络。 代表委员表示,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力量”,一定要将之运用好、发掘好,使中华民族的瑰宝时刻绽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