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正确看待“二线”干部的“退”(红船观澜) 每逢地方换届,总会有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同志调动工作岗位,也有一些同志因身体、年龄等原因离开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多数领导干部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能够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但现实中,也有少数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职务变动,退居“二线”后心态失衡,出现消极、抵触情绪,甚至违反组织纪律。 有上就有下、有进就有退。有的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干了两届,十分清楚换届时自己的“帽子”可能会动,于是,在“反正也提拔不了”的意念驱使下,被动应付工作,把本该完成的事拖着不办、把任内的活交给后来者,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有的干部本来一贯工作积极,退居“二线”后心想“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好坏不显眼”,形象不注意了、工作也随便了,办公室常常唱起“空城计”,却沉迷于“麻雀台上论英雄,杯光酒影见高低”;还有一些干部大半辈子廉洁从政,但年龄一大,自感提拔无望,便放松了对自身的纪律要求,甚至不讲公德讲私情、不讲原则讲变通,心怀“辛苦了大半辈子,不能就这样雁去无留声”,结果拿了不该拿的东西、接了不该接的人情,以致晚节不保。 我们党的历史上有很多正反两面“镜子”。很多党员干部退居“二线”后工作热情不减,工作态度不变,一如既往地发光发热,甚至退休后也是如此。杨善洲退休后还造出了万亩森林,为社会创造了上亿元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此相对,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心不甘、情不愿,退居“二线”前夕突击提拔“自己人”,为自己“留后路”,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疯狂敛财、给后任班子设阻。这些表现,根子还是党性不纯,甚至原本就党性缺失。 “二线”干部的“退”既是“自己的事”,也是“组织的事”。“二线”干部“退”得好不好,关系到地方换届是否有序推进。“二线”干部若管理不好、使用不当的话,既会造成党政人才资源闲置,又会影响党员干部的社会形象。 对干部自身来说,从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短时间内或许有些不适应,但必须及时调适、转变角色、摆正位置,清醒地认识到“二线”干部,也是党的干部,是党的干部就应该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甩手掌柜”当不得,“卸担子混日子”更要不得。领导干部退居“二线”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务实之举,那些认为“二线”干部是“日暮西山”的说法,折射出对他们尊重不够,这也导致部分“二线”干部即使主观上想干点事,也会因怕被误认为出风头而不敢放手干。因此,“二线”干部所在单位也应给予充分尊重,为其继续作贡献营造良好氛围。对各级党组织而言,则必须切实扛起主体责任,用好干部“能上能下”的指挥棒,加强对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宣传运用,引导干部队伍端正思想,正确对待荣辱得失与角色转换,确保地方换届顺畅进行。 |